作者: 王振宇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20 09:38
在魯西新區萬福街道耿海村西頭,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于綠樹掩映中巍然矗立,無聲訴說著那段血與火交織的抗戰歲月。這里長眠著菏澤著名抗日英烈——白華。
白華,原名王守先,1921年出生,抗戰時期曾任中共民主政府南華縣平陵區(今萬福街道)區委書記。1943年春,他不幸被捕,慘遭日寇殺害,年僅22歲。近日,記者尋訪到烈士親屬王厚勝,聽他追憶烈士的抗日往事。
“白華是我爺爺的親兄弟,生前未曾留下后人。”王厚勝說,“他出身于貧苦農家。據我父親講述,曾祖父在舊社會常年以推車販糧為生,終因積勞成疾、貧病交加,在白華5歲時便撒手人寰。”
懷著對地主階級與日偽勢力的刻骨仇恨,17歲的白華經菏澤著名英烈何健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。隨后,黨組織選派他前往二地委培訓班學習革命理論。結業后,白華被派往解元集一帶的乾元區,擔任區小隊指導員。
當時,我黨在魯西南地區的抗日力量尚弱,尤其缺乏武器。為建立抗日武裝,縣委決定奪取地主頑雜的槍支。1940年春,白華與何健之及解元集村的地下黨員常合民、段振東、齊子英等人,策劃了一場奪槍行動。
一天夜晚,解元集村正演大戲。村里七八名地主聯莊會人員,持槍坐在戲臺前條桌旁抽煙喝茶,不時吆三喝四,甚至起身舞槍示威,恐嚇百姓。在何健之的組織下,白華帶領十幾名同志潛至敵人身后。趁地主聯莊會人員看戲入迷,白華朝天鳴槍。一名敵兵嚇得“哎喲”一聲栽倒在地,附近觀眾瞬間四散躲避。我方人員立即上前,每人抓住一名敵兵的槍托,猛跺其腳,用力奪過槍支,隨即混入人群撤離。
因事發突然,地主聯莊會人員尚未反應過來,槍支已被奪走。待附近駐扎的日偽軍聽到槍聲、組織人馬趕到時,我方人員早已擠出會場,向西北方向疾馳而去。此后,在縣委領導下,白華與同志們又在圈頭、賈坊、橋李等地開展奪槍行動。短短兩個月內,便奪取二三十條槍,組建起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。
1941年冬,白華調任平陵區區委書記。不久后,他又被調至冀魯豫軍區第五分區敵工科工作。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,時常孤身一人在敵占區開展活動。1943年春,白華在菏澤城南河南王、張樓一帶活動時,不幸被捕。
駐菏日軍司令部頭目山口與偽警備大隊長李森亭親自審訊,威逼利誘白華供出八路軍的活動情況及隱藏地點,并許以警備隊副隊長之職。面對威逼利誘與嚴刑拷打,白華英勇不屈,痛斥敵人。敵人惱羞成怒,先是對其施以毒打,繼而又往他肚子里灌摻煤油的涼水,但白華始終咬緊牙關,寧死不屈。
第二天,預感自己即將犧牲的白華,對同牢房的同志說:“請轉告同志們,我死之后,請把我埋在故鄉。”隨后,他與眾人一一握手訣別。當日,敵人便將白華殘忍槍殺。
后來,地方黨組織遵照烈士遺愿,將他的遺體運回故鄉耿海村安葬。
記者 王振宇